高校教师培养机制论文发表探究

一、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高校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推动“职工入教”,在合作企业的优秀职工或工程师中选择合适的人进入学校,走上讲坛,担任教师工作,和正常教师一同学生指导学习、开展教学,讲一讲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又是如何去解决的,让论文发表理论结合实际,让实际问题撞进知识学习体系中。为此,高校要组织人员去市场深入论文发表调研,对照各个专业的教学需求和教学标准去寻找合适的企业,同时结合学校的专业课程来与合作企业制定互补性的双层教学纲要,构建完善的师资与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教师培养机制论文发表探究

       同时,高校要对企业的职工进行严格的考察,绝不能碍于合作关系而放松人才选拔标准,对于能力不达标的职员就不能让其担任教师工作,只有完全符合学校预期的职工才能够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同时还要对其设置进一步的考核,并要其与本校教师一同接受培养,以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执教水平。

       另外一方面,也可推动“教师入企”活动,在推进高校产教融合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要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将教学目光聚焦于市场上的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从而以人才的力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高校学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具体而言,本校教师必须要具备推进产教融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能结合社会产业实况去提升学生对职业实务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提升学生在产业理论上的水平。为此,教师本身就必须对社会产业有充分的、具体的认识,高校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此来完善教师的实践能力,熟悉企业的生产项目、业务流程和工作实务等等,并且要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探寻产业与教学之间的联通点,思索出具体化的产教融合方案,或者推动本校教师担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职位,更深层次的去企业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高校可以让教师在企业调研结束后上交学习报告,以此来督促教师,同时检验其在企业中的参观学习成果,然后组织教师会议来共同探讨合适的产教融合方案,逐步推进产教融合,发挥出校企合作的效果。
二、对标双一流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首先,在构建教师培养机制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对标双一流计划来设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使本校教师能符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达到此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教师自身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继而才能为学生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创新教学服务,设计创新学习任务,制定创新教学方案等等。高校要就此制定一套针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包括教师在专业论文发表理论、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上的综合创新能力,并可以通过考察教师每学年的科研成果的创新性以及学生对其创新教学能力的评价等方式来检验教师的综合创新能力,并推动其创新素养的提升。
       其次,高校要针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系统培养。高校要基于信息化技术去升级现有的教学设备,建造信息化教学设施。作为高校教师,则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素养,要熟悉一系列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教学优势。要能够灵活运用搭载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去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提升教学效率。为此,高校就要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地学习所有业已引进和计划引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既包括理论学习也包括实操训练,同时还要训练教师运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铺展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形式的能力,并设置考核。同样重要的是,高校还应当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有的教师一时转变不过来传统教学理念,仍喜欢沿用旧有的方式去开展教学,高校要针对这一现象去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渗透信息化教学意识。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考察和训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保障其在信息化教学上的素养能够取得稳定提升。
最后,高校还要针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教师,比如机械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电气类专业、物理专业、数学专业和化工类专业等。对于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能仅仅聚焦于职业能力上,也要在科研上作出必要的努力。通过科学研究,学生将能对专业理论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应用理论于产业实践时的思维也会更加清晰而开阔,并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且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加求真务实和精益求精。所以,高校必须重视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对其科研成果设定硬性要求,建设激励机制来刺激教师的科研动力,组织教师去名校进行学习等等。此外,对于经济类、文学类和语言类等专业而言,高校要提高教师在国际化教学上的水平,即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跨国文化交流和商务合作。为此,高校要指导教师与国际接轨,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要求教师将国际化学习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训练其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培养机制论文发表探究

三、开发多层次的教师培养机制
       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使教师能够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高校还需要开发多层次的教师培养机制。
       首先,教师要加强新进教师的职前培训。对于新进教师,其虽然已通过了人才选拔,但是要进入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去开展教学工作往往还需要一段适应期。为了帮助新进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工作,提高其在教学实践上的水平,使其能快速跟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制度,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高校就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系统的、科学的职前培训。针对教学语言、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理论、职业道德和论文发表科研能力等,高校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新进教师展开培训,对此还可以安排学校中具有深厚教学功底的教授来对其进行教导,让新进教师跟随教授学习,从而快速提升其在各方面的能力。其次,高校要重视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一般而言,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中是最具发展空间和开发价值的教师群体,其既积累了足够的教学经验,磨练了完备的教学技能,同时在年龄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精力和时间都相对充沛,能够热诚地投入到教学事业当中,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艰苦劳动。为此,高校就要把中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来着重培养,将资源更多地倾斜在其身上。一是要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寻求高质量的合作企业,组织其去企业深入学习,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在产教融合上的能力。二是要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准备足够的科研资金,争取高含金量的科研项目,丰富其在科研上的成果,提升其在科研上的综合能力。三是要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考核力度,对标双一流计划对教育教学的诸项指导意见来严格要求这些教师,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从而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最后,高校应当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将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和奖金津贴等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奖励与其教学素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其教学素养的考核则要对标双一流计划,包括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产教融合能力等等,以此来刺激教师的学习动力,推动其以更加勤奋的状态去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另外,高校还要建设以技能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并组织教师适应之、学习之,继而增强教师培养机制的实行效果,提升高校教学水平。